首先我是一名在职考生,我的PMP备考周期算下来有差不多半年时间。我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其实是分为两轮:
前期通过上一期录播课程建立对PMP初步的认知,了解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与十大知识领域的逻辑框架
后期参与3月的直播课程,结合老师讲解的实战案例进一步深化理解
通过这种"录播预习+直播精讲"的搭配,让我逐步将碎片化经验转化为结构化思维,尤其对敏捷管理的思维有了全新认知。
考前20天,我通过每天倍速反复看Jim老师的串讲(敏捷及过程组)巩固整体的知识框架;每天练习20道左右的错题,有些反复错的或者做的时候不确准的收藏下来反复刷,大概在考前一周错题清零,这样就建立了较强的信心来应对接下来的考试。
考试的时候抽的是E卷,一上来第一道题直接给我搞晕了,大概蚌埠住了有3分钟艰难选了1个认为相对正确的,后面也遇到些不确定的,好在最后一次模拟Jim老师把最难的题目都放在了前面。
也是让我们在考前感受了一把不一样的体验,考试的时候就适应一些,之后按照Jim老师建议的涂卡策略顺利完成了考试,既可以很好的把握答题节奏,也可以让大脑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以更好地应对后面的题目。
本人作为汽车行业2年从业者,近期刚进入新材料行业有半年多的时间,一直从事研发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PMP培训的知识体系可以直接赋能到我的日常工作中,帮助我更好更系统的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
实际工作中也会运用到具体的工具以及方法论
对于提升跨部门协作能力以及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能更高效地规划、执行以及监控项目,减少超支和延期的概率
提升了项目保质保量交付的几率
总体上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这场备考之旅,不仅让我收获了一张证书,更建立了项目管理的系统化思维,最为重要的我认为是重新培养了我丧失已久的学习习惯。
正如Jim老师在直播课最后给大家提的6点建议,这次旅程真正的价值其实在于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迭代与心态成长,而不是一个冰冷的考试结果。
没有人因为一次成功赢得所有,也没有人因为失败输掉一生,只有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保持脚踏实地、持续改进,厚德载物、厚积薄发,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未来可以受益终身的持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