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MP备考圈子里,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些拥有5到10年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资深经理,在PMP考试中“翻车”的概率,往往比刚入行一两年的“新人”要高得多。
这是为什么?难道经验丰富反而成了障碍吗?
答案是肯定的。对于PMP这项特定的认证考试而言,您过往的成功经验,很可能就是您备考路上最大的“陷阱”。而想要一次性通过考试,您必须掌握一个最关键的心法——保持“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并非否定您过去的经验和能力,而是要求您在学习PMP时,能暂时“清空”自己固有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模式,以一种归零、开放的心态,去接收一套全新的、标准化的知识体系——即“PMI的思维方式”。
正如乐凯的Jim老师在开课时总会强调的:“PMP备考,没有实际经验反而是件好事。” 因为PMP考试考的不是“您在公司是怎么做的”,也不是“您觉得怎么做最高效”,而是“PMI认为一个规范的项目经理应该怎么做”。
对于没有PMP系统学习经验的人来说,项目管理往往是“公司教的”或“自己摸索的”。这些经验在特定的公司环境下也许是高效的,但90%以上都与PMI的“标准动作”相悖。
陷阱一:思维定式,习惯性“踩坑”
陷阱二:流程缺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追求“敏捷”和“效率”,我们可能跳过了很多PMI认为至关重要的步骤,比如“制定项目章程”、“识别干系人”或“规划风险管理”。PMP考试则会默认您在标准流程下工作,这些“缺失的环节”恰恰是考察的重点。
陷阱三:盲目自信,拒绝“重塑”经验丰富的经理在学习时,容易带着批判的眼光,潜意识里会去“挑刺”:“我们公司就不这样”、“这个流程太繁琐了,没用”。这种抗拒心态,会极大地阻碍您吸收PMP的思维方式,导致您在做题时始终无法与PMI“同频”。
清空自己,比装满自己更难。这需要一个刻意的“重塑”过程,而这,也正是专业PMP培训的核心价值所在。
1. 思想上:接受“标准”,而非“经验”您必须从第一天起就明确:备考PMP,是一次“应试学习”。您的目标不是去挑战这个标准的合理性,而是去理解它、掌握它、并在考试中应用它。
2. 行动上:跟对“引路人”,而非“闭门造车”独自“清空”是极其困难的。您需要一个专业的“引路人”,告诉您“PMI是怎么想的”。 这就是为什么乐凯的Jim老师的课程广受好评——他极其擅长用风趣幽默、生活化的案例,将PMP复杂生硬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他不会逼您去“背诵”流程,而是让您在笑声中“理解”流程背后的逻辑。当您真正理解了PMI为什么要设置这个流程,您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PMI的思维。
3. 方法上:理解记忆,而非“死记硬背”PMP有海量的知识点,但考试的核心是“应用”。Jim老师始终强调,“不建议死记硬背,记忆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4. 实践上:刻意练习,重塑“做题直觉”乐凯为您提供了2000+道题的在线题库。但刷题的目的不是“背答案”,而是“训练PMI思维”。 做错时,您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是不是又用了我的经验在做题?”通过反复的“做题-复盘-纠正思维”,您会逐渐用PMI的直觉,替换掉您原有的工作直觉。
总而言(之)对于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而言,备考PMP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格式化”和“重装系统”。“空杯心态”是您插入的那张启动盘。只有彻底清空,才能真正装入PMP的标准化操作系统,从而一次性高分通过。
如果您也正被自己的“经验”所困扰,欢迎咨询客服。让我们专业的导师,带您体验一次最高效的思维重塑之旅。


